【早鸟最后两天】每个组织都至少需要一个内部协作者|北京参与式决策工作坊
“我才发现之前在机构做的事情就是协作者该做的事,原来我已经做了那么久的协作者……”
在和一位基金会工作人员F聊天时,TA这样感叹到。我们聊了“协作者”以及TA要做的事情、使命,F发现自己在各种项目中协调和推进进度、支持和陪伴各路伙伴工作的时候,甚至只是在进行项目工作讨论时,都在承担着“协作者”的角色。
“有些时候,通过提问、追问来启发伙伴的思考,比一场项目要求培训来得深刻。他们可以自主地发现正在遭遇的阻碍,并且有动力找到出口。我平时就是那个不断用问题来促进伙伴发现的人,某种程度上我也在做协作者该做的事。”
作为公益组织中的一员,“协作者”的角色不仅仅在活在培训、工作坊现场,更活在与工作伙伴、社群伙伴共事共处的每一分钟里,可能是一次对话里、可能是一次会议里。
你的组织内部有这样一位协作者吗?
或者,你是那位协作者吗?
TA可能不以协作者自居,
但TA做了哪些工作让你觉得这就是一名协作者呢?
而在哪些时候,你觉得TA在协作?
而在哪些时候,你觉得能有协作者出现该多好?
内部协作者是组织内激发团队动力和智慧的角色
TA可以拥有专业的协作能力,或者是因为组织的信任、责任被团队成员授命成为协作角色,总之,内部协作者出现在每一个需要激发、汇集集体的意愿和智慧的地方,常见的协作场景有工作会议、督导对话、项目洽谈,冲突调解等,可以通过以下的工作来促成组织内参与的实现:
把工作会议开得“喜闻乐见”并且行动“卓有成效”:根据工作安排和团队状态,确定并把握每一次会议/对话的具体目标,以及根据伙伴的水平、状态、需求,设计合适的流程、选择合适的对话方式。
用问句减少教育和命令,启发伙伴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提问让伙伴不断深化思考,突破已有的认知局限;同时也使用厘清、追问、归纳等技巧,启发TA看到他人的观点,创造不同人之间的对话。
既看到目标,也看到发生过程和伙伴关系:不畏惧慢下来、犯错甚至是冲突。通过指引,甚至是言传身教,让伙伴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流程中的每项工作。协作者也有可能根据伙伴的状态、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帮助他们克服可能遇到的障碍,最终一同到达目的,让团队对成果产生“拥有感”。
创造理想的团队氛围:创造一个互相熟悉和支持的团体,帮助伙伴表达情绪及不同的想法,引导他们自我开放,看到彼此。这种具有充分安全感的共事环境就像一个优质的“容器”,它能承载更开放、更具冒险性的行为,让伙伴能够走出舒适区,进行更深入、有创造性、突破既有思维模式的思考。
除了以上,还有很多在团队中运用“协作”而让参与和改变慢慢发生的工作。协作是一套促进参与的技术和理念,可能有点艰深和遥远,而在组织中活出“协作”可以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的。活出“协作”,就是让每一次宝贵的参与机会变得有意义、见成果、得人心。
面对易变、复杂时代的挑战,公益组织的内外部环境面临比以往更剧烈的变化。怎样应变、做好每一次决定、珍惜每一个人心,这些命题正在变成组织的日常。因此,我们说: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至少需要具备一些协作力,而每个组织,都至少需要一个内部协作者,帮助组织经营好每一次内部或外部参与的过程。
工作坊内容
๑ 体验和探讨协作者的理念、角色与能力,练习聆听、提问、追问、厘清、同义复述、归纳、整合等协作者基础素养
๑ 体验并探索团队讨论(发散与收敛)的动态,在协作现场灵活结合以上基础素养带领开放的讨论/会议
๑ 学习并练习结构化的提问方式,探讨如何在提问过程和整体设计上运用结构性思维
๑ 学习并练习如何基于目标和参加者设计你的会议/活动流程
๑ 探讨权力与参与,以及这两者是如何影响个人、团队和决策过程
๑ 体验并理解参与式决策的层次和适用场景,探索参与式决策手法如何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学习框架
适合对象
๑ 促进机构/社群内部参与的机构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
๑ 期望推动自下而上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社群发展的公益行动者;
๑ 期望增进共识和协同能力的网络型公益组织/公益联盟的协调人;
๑ 推动地区公益组织合作和发展的支持型组织工作者
持续学习
协作者介绍
洪图(Heaven)
善导公益发展联合创始人、协作者
13年全职公益从业经验,10年公益领域培训和协作经验,对公益及发展工作有深入及扎根的认知。长期专注发展协作(Facilitation)技术,2012 年美国 Training for Change 机构举行的SUPER-T(协作者学习计划)并获颁毕业证书;2013-2014 前往泰国学习Buddhist Education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 (BEST)课程,获颁毕业证书;2015年于泰国进修Mindful Facilitation for Empowerment的TOT。同时持续修习Mindfulness Practice(正念练习)、NVC(非暴力沟通)以及Process Work(冲突调解的过程工作)等。拥有丰富的会议协作经验,主要为公益组织及公益组织网络提供过会议协作服务,内容包括退修反思、焦点议题探究、项目梳理及发展、战略规划等。拥有丰富的策划和执行公益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经验(如公益行动者协力营、国内首个基金会项目官员协力营);Awakening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 (ALT)国际课程长期协作者之一,并为其TOT单元提供参与式学习的协作及带领。
陈志君(大头)
善导公益发展联合发起人、协作者
拥有多年为公益组织和公益行业设计系统性培训的经验,擅长教育支持、行业咨询、社群发展。善导参与式学习工作坊(TOT)的主要研发者和协作者、也在此基础上参与研发如“正向教养导师训练营”、“性安全教育导师培训计划”、“乐童成长计划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等与特定议题结合的TOT培训,并曾为多个公益组织及学校设计课程、开展教师培训。英国华威大学教育戏剧专业硕士毕业,资深应用戏剧工作者。国内第一个实践及推广应用戏剧的公益剧团“木棉剧团”发起人及核心成员。擅长公益行动者能力建设、参与式培训、公众教育活动及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执行。
时间地点
时间:2019年7月18-21日(周四-周日),共4天。
每天上午9:30-12:30,下午2:00-6:00。第一天晚上有学习安排,晚上7:00-9:00。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凤凰岭路19-1号凤凰公社
交通指引:(点击这里)
费用说明
在过往的学员实践和反馈中,我们发现单靠一己之力推动组织/议题内的参与和共创是困难的,有同样信念和方法基础的伙伴一起工作将会促成更多创造的可能。因此,我们为鼓励伙伴们共同学习,以促成参与在组织/社群内的生根和发芽,特推出团队支持价。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申请团队支持价:
(1)≥3人,具有相同的议题工作背景(例如,都在社区内从事妇女儿童工作);
(2)≥3人,皆为同一工作单位的同事;
备注:
1、工作坊现场将使用普通话。
2、本工作坊预计招收学员25人,7月1日24:00前满15人开班。
3、参加者往返交通、食宿费用需自行承担。
4、可开具发票(普票)。
5、工作坊场地(凤凰公社)可预订住宿与餐饮,食宿费团体优惠价约220元/人/天,有需要可在报名表勾选。(详细情况请点击这里)
6、工作坊学员名额可转让。确认报名缴费成功的学员后,7月1日24:00后退出将不受理学费退还,但参加者可选择参加2019年善导其他公开课/城市公开课,费用多退少补。
7、已登记并缴费购买2019年“善导协作公开课优惠券”的伙伴,本工作坊学费可享受减免200元的优惠。本年内优惠券可重复使用,但优惠券发票只在第一次使用时开具。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填写工作坊报名表。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2.我们将在五个工作日内审核报名信息,与你取得联系,告知报名审核结果。
3.填写报名表+报名审核通过+完成缴费=报名成功!
4.如有疑问,欢迎添加善导公益发展(微信号:vbusvbus或长按识别/扫描下面二维码)与我们取得联系。
饮水师源奖学金
善导将提供奖学金名额开放给一线的公益行动者们。正如名字所寓意,在这个计划中,我们向往实现公益社区中的互惠。非常想要参与工作坊但受限于学习经费的伙伴,可以申请奖学金支持。你将用工作坊的学习心得/实践反思换取费用支持。
感谢爱佑慈善基金会对我们的奖学金支持:
申请流程:
1、完成工作坊报名步骤并通过审核;
2、填写申请表,复制链接用浏览器打开,http://lxi.me/zi6tk 或识别二维码填写;
3、缴纳工作坊费用;
4、申请结果将在工作坊开始前一周内公布,申请成功的伙伴请在工作坊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文章。
后花园的“种草”故事
“种草团”是善导往期协作学员的社群昵称,TA们参加完工作坊后带着协作的视角回到自身的工作、议题田野中继续磨炼、继续深耕“种草”。
@益博朱超
2018年6月的参与式议事工作坊结束后,学员朱超对这次工作坊做了一次总结。结合培训及益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实践反思。在多次集体会议讨论后,团队已经在团队议事、机构发展上尝试更新和调整。
善导的培训也是如此让我体会到“协作是一种态度”,协作者的7大基本素养(聆听、追问、归纳、提问、厘清、整合、简要表述),不仅是在会议协作时有用,在平时的交流中也可以不断去练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处事态度。3天工作坊,我们结合各种工具不断去练习深化协作者的7大基本素养。
……(协作者)大头在分享如何设计会议目标的时候提到一点,很多看起来无法达成的共识,其实是参会人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反观自己机构的会议情况,我自己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人,特别是在会议讨论上,如果最终没有达成会议预计的目标,或者会议达成一些共识,但并没有很好的去落实,我会觉得会议没有价值。
过程中不会关注参会人情感目标或过程目标,这样的会议就算最终勉强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对于情感需求没有被满足的参会人,在执行时没有很强的动力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相关阅读:协作是一种态度 | 参与式议事—会议协作(TAF) 工作坊总结
@麦客种子
从2011年初学习协作、到第一次将协作运用在项目当中、再到组织中推动更多的人学习和运用协作,她通过志愿者团队培训看到各地团队的不同需求,并为之调整不同的能力建设策略。
……针对新团队,(我)为TA们讲解麦田的发展史,帮助新人融入团队,设计一些游戏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针对成熟的团队,帮助他们回顾历史和规划未来,让大家更清晰团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将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针对存在问题的团队,则是提供一些工具,帮助TA们去梳理,讨论,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带着这样的信念,我用一年的时间,走了30+个团队,做了40+场活动。虽然其间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还是很欣喜地看到麦田的变化:
1、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好了。每次有「分享、送书」的活动时,大家都很踊跃的参与,看完书后,也会有一些麦友很认真的将收获、心得在论坛分享;
2、集中培训的时候,大家更用心了。原来那种以培训之名行聚会之实的现象也慢慢地没有了,大家在培训结束后,也都积极地在团队内部组织交流在分享会,把收获带给更多麦友……
相关阅读:麦田计划协作者种子:TAF学习与实践之点滴记忆——和团队一起成长
@诗婧
对协作有一个更系统的认识:来之前以为会议协作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后来发现工作坊中间提到的基本素质,团队共创钻石模型,以及一些思维框架是自己以前听过或者在自己的教学和带读书会的经历中使用过的。但以前并没有把这些内容和协作关联起来,也没有思考过背后的理念。这次工作坊从协作背后的价值出发,把协作的技巧,思考问题的框架,对人的关注和赋权系统的串联了起来,在我的认知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由内向外的框架。
@洁莹
是认识了什么叫“协作”,怎样成为“协作者”。从而令自己反思自身的特质和能力,是否匹配,哪里需要提升,如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还有收获就是一些协作背后的理论和逻辑,打开眼界,非常宝贵。例如:钻石模型、会议目标设计。
@马娜
第一次接触协作,了解了协作背后的一些知识,觉得很惊喜!同时在过程中听见别人不同的看见与想法,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也自我觉察到关于自己的想法。
相关阅读:
欢迎识别/扫描二维码
关注协作者后花园
更多协作干货
——支持我们——
善导近5年培训了超过500名各地区/议题的协作者,期待未来联结更多伙伴,共同践行参与、公正、平等、多元、赋权等公益行动者理念。如果您认同我们,诚邀您参与每月小额捐赠计划,您的支持将帮助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和陪伴协作者社群伙伴、催生本土知识和前沿实践、支持资源稀缺的协作者学习与行动。
↓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